標籤

K word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賽德克巴萊-關於莫那魯道的真實故事:再看一次,依然淚流滿面


最近電視又播起了台灣經典史詩鉅作-賽德克巴萊,再看一次依然淚流滿面。
賽德科巴萊是金獎大導魏德聖,苦思12年嘔心瀝血之作。

這部片刻畫細膩,讓在電影院裡面的觀眾朋友們濕了眼眶,不論是年長或是年幼都落下了他們感動的淚珠。
值得探索的是,同一個畫面,每個人看的角度,心中蕩起的漣漪都不一樣,但是感動卻是相同的。

這也讓我開始好奇這位從小我們就耳熟能詳的抗日英雄的來歷到底為何?




簡介:莫那魯道(Mona Rudao)1882年出生於霧社,是泰雅族馬赫坡社人,為馬赫波首領魯道巴伊(Rudao Bai)的長子,於1930年10月27日領導霧社族人起義抗日,爆發震驚島內外的「霧社事件」,1930年12月1日,莫那魯道持槍自盡。 

繁解:莫那魯道(MonaLudao),是南投霧社泰雅族賽德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以驃悍善戰聞名,13歲就開始出草獵首級。莫那魯道的父親魯道魯黑(LudaoLuhei)是泰雅族馬赫坡社的頭目,魯道魯黑死後,莫那魯道成為馬赫坡社新的頭目,也是霧社地區幾個具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之一。

1895年,日本人開始統治台灣。1911年,莫那魯道與其他部族頭目被安排前往日本參觀,他看到日本警察對待同胞的態度相當溫和,不像台灣的「理蕃警察」,動不動就對原住民惡言相向、拳打腳踢。在這趟旅行中,他深深感受到統治者的不平等對待。

1909年,莫那魯道的妹妹狄娃絲魯道(Tewas Rudao)嫁給日本警察近藤儀三郎。婚後數年儀三郎意外失蹤,日人對狄娃絲卻沒有加以撫卹,狄娃絲後來的生活情況一直不是很好,兩個女兒也相繼病死。面對妹妹的悲慘遭遇,莫那魯道對於日人更加懷恨在心。

1920年,在今天台中縣和平鄉地區,爆發了沙拉茅社(Salamao)抗日事件。

全族的公憤加上私人的仇怨,讓莫那魯道更加堅定其抗日的決心。1930年10月27 日上午,莫那魯道率領馬赫坡、勃阿倫、荷戈、羅得福、太羅萬、束庫等6個部落的300多名壯丁,突襲參加霧社公學校運動會的日人。當時被殺死的日人有134名之多,歷史上稱之為「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發生之後,日人出動大批軍隊,並派出多架飛機,進入霧社鎮壓反叛的族人。莫那魯道眼見大勢已去,下令全家人集體自盡,他自己為了不讓敵人取走他的頭顱,便走入深山之中,用他隨身的長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時莫那魯道正值48歲的壯年。

1933年,日人意外尋獲他的遺骸,公開展示之後又送到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當作學術研究的標本。1974年,才遷葬到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